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《肝病面面觀》沈默器官 肝苦誰人知


《肝病面面觀》沈默器官 肝苦誰人知
台灣新生報 記者李叔霖/專題報導台灣新生報 20121020
前言︰
肝是沉默的器官,容易被民眾所輕忽,直到發現罹患肝病的時候,通常病情都已發展到一個階段,所以一談到肝病,人人都會聞之色變,如果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,中醫認為,肝病的病因相當地錯綜複雜,但可以從發展過程和臨床證候作來研判,進而看出肝病的根本問題所在。
有別於西醫的說法,中醫認為,外感六淫外邪、情緒內傷、勞後傷形、形寒飲冷、抽菸或喝酒等因素,都可能導致肝受損,久而久之,自然就可能罹患肝病。如果不小心罹患肝病的話,平常應從各方面做好保肝措施,同時積極地接受正規治療,以免讓人生色彩蒙上一層陰影。
肝病常到病情嚴重後才被發現,因此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雖然肝臟初期受損時沒有太多明顯的症狀,所以容易讓民眾所忽略,但傳統中醫從病因來觀察,發現外感六邪、情緒內傷都可能誘發肝病,這也讓民眾可以及早有所警覺。
廖醫師指出,從外因來看,肝病的外因為外感六邪,六邪包括風邪、寒邪、暑邪、濕邪、燥邪、火邪等,中醫認為,肝病可由感染而造成,因此,當外感六邪變化過度時往往容易造成病毒流行,所以肝病受到外感六邪等氣候變化所影響,稍一不慎就會讓人體致病。
廖桂聲說,從內因來看,肝病的內因為情緒內傷,中醫認為,如果人的情緒起伏過大的話也會傷身,因此,中醫有所謂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悲傷肺、恐傷腎的說法,其中,「怒傷肝」指的是太過憤怒容易損傷到肝,也就是說,發脾氣對肝不好,不管是憤怒、大怒、暴怒、盛怒、狂怒等情緒反應,都可能會影響到肝的健康,民眾不可不慎重以對。
廖桂聲強調,還有一種稱為不內不外因,也就是在內因、外因之外的致病因素,這方面的因素包括勞後傷形、形寒飲冷、抽菸或喝酒等也可能傷肝。勞後傷形指的是因為過度勞累,以致於損傷到身體機能而致病;形寒飲冷指的是吃太多冰冷的食物,最後導致身體受寒而致病。
抽菸、喝酒也會傷肝,以抽菸來說,抽菸對肝臟實在是沒有任何好處,因為人在抽菸的時候,血液中的尼古丁濃度會持續增加,這些尼古丁需要肝臟進行解毒,所以會造成肝的負擔;傳統中醫還有酒疸的說法,意思是指飲酒過度將促使肝細胞受損。此外,隨便服用來路不明藥物或偏方也會加重肝的負擔,如果民眾未經醫師診斷,自行長期服用成藥或偏方的話,很可能會引起藥物中毒性肝炎。
廖桂聲醫師強調,肝為人體臟腑之一,傳統中醫對肝有「肝藏血」的說法,這個說法指的是肝臟與血的關係非常密切,古籍《黃帝內經》有云:「肝者,以生血氣。」意思就是描述肝的功能,對照西醫的說法,西醫認為,胚胎在第六個禮拜的時候,肝臟已開始製造血球,而且肝臟含血量約占全體所含血液總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,也因此,肝為人體含血量最多的臟器,也跟肝藏血的說法相對應。

yl� \ s - P�F h); -size:12.0pt;font-family:"新細明體","serif";mso-ascii-font-family: Calibri;mso-ascii-theme-font:minor-latin;mso-fareast-font-family:新細明體; mso-fareast-theme-font:minor-fareast;mso-hansi-font-family:Calibri;mso-hansi-theme-font: minor-latin'>新聞:http://times.hinet.net/news/health/10019259

《肝病面面觀》怒易傷肝放下心頭無名火


《肝病面面觀》怒易傷肝放下心頭無名火
台灣新生報 記者李叔霖/專題報導 台灣新生報 20121020
除了飲食宜忌之外,肝病患者也需要注意其他的生活保健法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最好的保肝之道應該是多方面進行,因此,除了飲食之外,民眾也應學會控制情緒、不要過勞、戒除菸酒、運動健身、定期檢查等,由此可見,保肝不容易做得徹底,但只要持之以恆做下去,還是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。
廖醫師指出,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,中醫認為,憤怒容易傷肝,所以民眾要學會制怒,但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,有時遇到不如意的事,難免都要發點脾氣,甚至把不高興的情緒表現在臉上,只是這樣一來就可能會影響到肝的健康,反而得不償失。
廖醫師指出,傳統中醫認為,肝主疏泄,每當情志內傷之時,往往促使氣機鬱滯,影響肝的條達疏泄,因此,建議當民眾要發脾氣的時候,應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,或是轉移注意力來忘了當下的憤怒,或是學會制怒、以理服人,千萬不可放縱心頭無名火,以免隨意動怒傷肝。
每個人都要避免過度勞累,最好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,原則上,飯後休息是保肝的好方法。另外,從中醫觀點來看,夜間十一點到凌晨一點,血行在膽,凌晨一到凌晨三點,血行在肝,因此,肝膽功能不好的人,應盡量在十一點前就寢,最好不要超過一點。
戒菸、戒酒也是有肝病的人要做到的一件事,因為酒對正常肝臟來說,少量是良酒,過量卻是毒酒,更何況是有肝病的人,如果長期大量飲酒往往容易損傷到肝,所以一旦肝臟有病,最好滴酒不沾比較妥;抽菸可能引起膽汁逆流,對胃、十二指腸皆有害,也可能促使肝病的療程延長,而且香菸所含尼古丁需要肝臟來解毒,無形中造成肝的負擔。
廖桂聲醫師強調,要保肝,有一種運動最簡單、最適當,也很容易進行,這種運動就是走路,也就是散散步,散步可望增加肝的新陳代謝、促進血液循環,同時散步後也不會讓人太過於勞累,相當適合做為保肝的運動。
最後一項生活保健措施相當地重要,那就是每年必須定期抽血檢查一次,以便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,這樣就能夠知道自己的肝到底健不健康,以及平常的保肝措施做得好不好,甚至於還能夠了解有沒有達到預期的保肝效果。

《肝病面面觀》忌辛辣少油炸 避免燥火動肝


《肝病面面觀》忌辛辣少油炸 避免燥火動肝
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/專題報導台灣新生報20121020
對肝病患者來說,有些食物可以多吃,有些食物卻是少碰為妙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,中醫認為,肝病患者飲食有宜忌,也就是要注意食養、忌口的問題,這兩者對患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因為對病情可能會有所影響。
廖醫師指出,中醫認為,所食之味,有與病相宜,也有與身相害,如果能得宜則益,如果得害則成疾,也就是說,多吃某些食物有利於人體機能恢復,而避免吃下某些食物可望減少對病情的影響。
忌口是為了防止病情惡化或發生不良副作用所採取的一種措施。
廖醫師指出,肝病患者應忌食辛辣類刺激物,包括辣椒、胡椒、咖哩等食物皆是;酒精、咖啡、濃茶、檳榔等刺激性食物也應少碰比較好;發霉的米、存放過久的醃菜、不新鮮的食物千萬不要吃;含有防腐劑、焦黑類、煙燻類、燒臘類等食物也以少吃為原則;少吃油煎類、油炸類等食物,以避免燥火動肝、損耗肝陰,進而加重病情。
除此之外,建議肝病患者應注意營養均衡,以及養成定時定量攝取適當營養的好習慣,可以多吃綠色蔬菜或水果,對排便順暢、減少肝的負擔都有相當大的好處。中醫常建議肝病患者可多吃黃豆、綠豆、豆芽菜等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對肝有益處,也是肝所需的主要補給原料。
另外,傳統中醫認為,蛤蜊、蜆仔、蓮藕、冬瓜、海參、木耳、金針花等食物,也是對肝病患者有好處的食物,這些食物可以幫助患者做好肝病保健,因此,患者可以多吃這些食物。

《中醫觀點》五型病理病機有對應治法


《中醫觀點》五型病理病機有對應治法
台灣新生報 記者李叔霖/專題報導台灣新生報 20121020
不同於西醫的說法,傳統中醫認為,肝病可從病理病機進行區分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一般來說,肝氣鬱滯、肝膽濕熱、肝鬱脾虛、氣滯血瘀、肝腎陰虛等五型為肝病的病理病機,從這五種肝病類型就可以看出個別症狀的差異性,相對地也有清熱解毒、疏肝利膽、滋補肝腎、活血化瘀、健脾益氣等五種治法。
廖醫師指出,當急性肝炎期或去邪未盡的時候,往往致使病邪留滯於肝內,進而引起肝氣鬱滯,患者常常會出現口乾、舌燥、胸苦滿、腹脹、精神煩躁等症狀;當外來濕氣太多的時候,可能導致肝將閉而不受,結果移濕於脾胃、膀胱等,到最後濕氣復返入肝,最後就引起肝膽濕熱,患者常常會出現代謝亢進、消化機能障礙等症狀。
廖醫師指出,肝鬱脾虛通常是指兩方面的因素,一方面是如果急性期治療失當的話,將促使肝氣長期鬱滯、疏泄失常,促使脾胃功能受損,另一方面是脾胃虛寒體質的人禁不起過度克伐而損傷脾胃,也就是急性期過度使用苦寒藥物,以致損傷脾胃系統,患者常常會出現消化吸收障礙、精神疲倦、身體乏力等症狀。
氣滯血瘀通常是指肝的結構改變之後,形成肝內血流循環障礙,進而影響到肝的恢復或痊癒能力,這就是氣滯血瘀的現象;肝腎陰虛一般出現相對比較晚,同時病位較深、病情也較重,患者常常會出現腰痠背痛、頭暈、性機能障礙、代謝亢進等症狀。
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治療肝病,一般來說,傳統中醫常用清熱解毒、疏肝利膽、滋補肝腎、活血化瘀、健脾益氣等五種治法,治療重點通常著重在改善肝功能、提升免疫能力、去除病毒、抑制炎症或壞死、降低肝纖維化等,針對病理變化、臨床症狀進行對症施治。
廖醫師指出,清熱解毒法是根據肝病具有疫毒病邪的特性,治療時通常著重於清熱毒或解除濕毒,這類藥物多以白花蛇草、板藍根、虎杖、蒲公英、連翹、大黃、魚腥草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等中藥材為主,這類藥物也有幫助降低GOTGPT、保護肝細胞的作用。
疏肝利膽法是根據肝主疏泄、性喜條達的中醫說法著手,當肝的疏泄失常,以致於氣血不順、經絡阻滯的時候,用藥可酌加疏肝理氣的中藥材,以幫助肝氣能夠順利疏達,這類藥物多以鬱金、川楝子、柴胡、白芍、佛手柑、陳皮、檳榔、木香、厚朴、香附、青皮、枳實、枳殼等中藥材為主,這類藥物能保肝、改善肝內微循環,以及防止血瘀形成。
廖桂聲醫師指出,滋補肝腎法適用於肝腎陰虛的肝病患者身上,這類患者通常生活緊張忙碌、精神壓力大、晚上經常失眠等,治宜補肝腎、護陰柔肝,這類藥物多以沙參、蘆竹根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天花粉、石斛、女貞子、旱蓮草、何首烏等中藥材為主。
活血化瘀法可望增強吞噬細胞的作用、活躍肝內微循環、降低肝纖維化等,這類藥物多以赤芍、澤蘭、川七、桃仁、牡丹皮、紅花、當歸等中藥材為主;健脾益氣法是根據中醫所謂「肝木克脾土」的說法,所以必須顧護脾胃、健脾益氣,這類藥物多以黨參、山藥、黃耆、蒼朮、茯苓、白朮、扁豆、黃精等中藥材為主,能健脾益氣、抑制病毒、改善肝功能等。

《中醫觀點》內服中藥、外用針灸增療效


《中醫觀點》內服中藥、外用針灸增療效
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/專題報導 台灣新生報  20121020
傳統中醫認為,針灸療法也可以用來治療肝病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針灸療法是主要的中醫療法之一,透過在一定穴位進行針刺或艾灸,有助於調整人體經絡、腑臟、氣血等功能,進而起到治病的目的,所以除了服用中藥處方之外,針灸療法可以輔助治肝病,以便增加療效。
廖醫師指出,針灸治肝病,可望達到消炎止痛、改善肝功能、增強人體抗病機能、調整臟腑功能、利膽退黃、調節免疫機能、促進消化吸收、增強物質代謝、利尿消腫等,所以針灸療法也適用於治療肝病,不過,根據臨床治療經驗,肝病單用針灸療法仍有困難及侷限性,通常是內服中藥、外用針灸,以便提高療效。
廖桂聲醫師舉例指出,譬如肝功能已受損的患者,可以取肝俞、膽俞、太沖、三陰交等穴位;嘔吐、胃口差的患者,可以取內關、足三里、合谷等穴位;有失眠問題的患者,可以取神門、內關等穴位。
肝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脊椎旁,第九胸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寬處;膽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,當第十胸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寬處;太沖穴位在腳拇趾與食趾間,往上約一五公分凹陷處;三陰交穴位在小腿內側,足內踝上緣三指寬,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處。
內關穴位在手掌之手腕橫紋中間,朝手肘方向二寸處;足三里穴取穴需先正坐,然後讓大腿、小腿成直角,這個穴位在小腿外側凹陷區,膝蓋直下三寸處,可屈膝或平臥取穴;合谷穴位在拇指、食指合攏後肌肉的隆起處;神門穴位在手腕橫紋內側,約在腕關節凹陷處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進行針灸療法的時候,應注意針具消毒、防止暈針發生,治療時應由中醫師施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