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

小孩要長高 必須先轉骨

小孩要長高  必須先轉骨

1. 廖桂聲  中西醫師
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常務理事
臺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常務理事
2. 洪耀銘
原中醫之最學會理事長
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理事長

「春生,夏長,秋收,冬藏」是萬物隨著四季循環活動的規律,爲了春天萬物生發,而在冬季提前準備。這個觀念被廣泛運用在傳統養生及預防醫學之上,也成為成長期促進發育的關鍵。從前營養缺乏,造成生長發育的遲緩與限制,現代的小朋友不再像從前一樣,取而代之的是營養失衡或過剩,或因為先天體質不佳、作息、運動、壓力等因素。雖然提早進入青春期,出現第二性徵,卻沒有反映在體質與身高的轉變上,所以轉骨藥方仍然在民間廣為流傳。

根據教育部與衛生署調查資料調查顯示,台灣的國小、國中學,平均身高都不如中國大陸、日本的孩子。致許多家長為小朋友無法「高人一等」而大傷腦筋,四處尋求增高秘方。轉骨藥可以長高嗎?對於坊間常流傳的「轉骨方」效應,總令人無法完全信服,卻又躍躍欲試、捨不得放棄。

 由於工商社會發達,街頭速食店林立,小朋友的日常攝食多樣,許多父母正為小孩過胖而擔心;

與此同時,卻有父母在替孩子個子小發愁。根據醫學報告,人類發育,有兩個階段的生長最為迅速:一是五、六歲左右;一是青春期,增高的極限時間因人而異。

因此轉骨的目的有:1.促進生長發育2.改善體質3.強壯體格。

青春期是人體各器官成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,「青春期」是年齡從10-12歲開始,一直到 16 - 17 歲。所謂的「轉骨」、「轉大人」正是少男少女在青春期經過蛻變後而發育成人的最佳寫照。

表示男生在十二至十八歲左右、女生在十至十六歲左右者,均有機會透過中醫調養來促進身體長高,而這段轉骨發育期,就是青少年能否有效增高的最佳黃金期。因為此時期的生長潛力最大,且對以後身體各器官的發育及機能有很大的影響,甚至有些過敏疾病在「轉骨發育期」可因體質的改善而見趨好轉。

其實『轉骨』不盡然只是長高的代名詞,它包含體質的調整與改善,就像脫胎換骨一樣,整個身體體質都會跟著改善,筋骨肌肉也跟著強化!

身材矮小的原因複雜,又可分為下列幾項:

一、家族遺傳。

二、體質性發育遲緩與青春期遲延:此類小孩不僅身材矮小,而且整個人成長速度(包括臉型、骨骼等),均較一般小孩慢,青春期開始的時間亦較遲,正如俗語所說「大隻雞晚啼」。

三、染色體異常:先天即患染色體異常的孩童,亦伴有身材矮小的現象。

四、內分泌系統發生問題: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、生長素缺乏等,亦會有生長遲緩或過速的問題。

 人長高的機轉在於人類長骨當中的生長板,尤其是大腿骨的長骨上下兩端骨骼有生長板,生長板的軟骨細胞有分裂能力,讓骨骼增長,軟骨細胞分裂的速度、活躍性和停止時間有很多影響因素,一旦生長板停止分裂、閉合後,不論使用藥物或是各種運動等外來刺激,都不會讓軟骨細胞繼續分裂。生長板是否已閉合,可透過膝腕關節X光片檢查得知。
小孩的身高可以先利用父母的身高預測,公式如下(單位公分)

●男生:(爸爸身高+媽媽身高+12)/2
●女生:(爸爸身高+媽媽身高-12)/2

而中醫轉骨方起何種作用?中醫理論說明其中機理,青春期階段發育遲緩、骨骼發育不良,與認為「腎為先天之本」、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因此在發育「轉骨」助長高,應特別注重「腎氣」與「脾胃」的調理。

中醫分為腎陽虛型與血瘀型,腎陽虛者的大腦神經及內分泌功能比較低下;瘀血症型者會阻礙大腦血流量與血流速率,影響大腦高級中樞的活動量與活潑性,間接降低大腦降低大腦腦下垂體-分泌,包括生長激素。

 中醫中藥在結合辨證論治,對於發育期青少年改善體質的黃金時間,女孩在月經初潮後,男孩出現長鬍鬚、喉結隆突、嗓音變粗等體質調理,來幫助他們健康地度過青春期「轉大人」。但切不可自己隨意購買祕方服用。

如要興奮腦下垂體-腎上腺皮質系,可用補陽藥如鹿茸、肉蓗蓉、肉桂等;增強消化機能改善食慾不振,用四君子湯、七味白朮散、參苓白朮散;促進新陳代謝、造血機能強化骨髓細胞分裂,可用四物湯等方藥。

服用『轉骨方』後,不但可讓進入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們,有著「如虎添翼」般快速發育的成長機會,也可讓已經長高的青春期朋友長的更健壯,更堅實;甚至一掃過去體弱多病,及過敏疾患免疫力低下的陰霾。院『轉骨驗方』青少年男女成長發育妙方,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,常用『轉骨驗方』可使青少年身高增加,及改善生長遲緩、筋骨痿弱、過敏體質的情況。
最後希望父母能夠養成正確觀念,勿造成小孩心理上不必要的壓力,在用藥上應向專業醫師諮詢,日常生活要均衡飲食特別是含有豐富動物性膠質食物如:豬皮、豬耳朵、豬筋、豬蹄、海哲皮、海參、雞爪,以及植物性膠質高的黑木耳、白木耳、秋葵、蓮藕、紅鳳菜、髮菜、昆布等食物及適當運動。如此一來有助骨骼成長,也能避免生長遲鈍等異常現象。

       「生 長 痛」

  在門診常見父母帶著小朋友抱怨白天活潑亂跳一刻不停,但是到了晚上卻疼痛而驚醒或哭醒,其疼的部位膝蓋和小腿後側肌肉,有的在大腿內側。但每次痛的部位、程度、頻率或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。

其外表看起來也沒什麼異常,不似一般運動傷害、扭、挫、拉傷病史。經過詳細門診和檢查,排除所有可能性後,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,經常會發生肢體的疼痛,而被醫師診斷為「成長痛症候群」。

  「成長痛」表示非單一疾病,而是一種因為許多不同問題皆可導致其一表癥。其真正原因醫學界還不清楚,但大多數學者都不認為「生長」引起成長之痛的直接原因,因為痛不會成長,成長本身也不會痛。

卻被懷疑臨床上「轉骨期」發育肌肉與靭帶的增長,不少在發育期,喜愛吃速食,如烤、炸、刺激食物及含磷、鉀、鈉的高濃度飲料,或者貪飲冰涼飲品,在在都是「傷骨」或影響骨髓細胞分裂,尤其生長板的軟骨細胞分裂能力和此病有關。

  生長痛最大特徵,發生年齡以6至16歲期間為最多。疼痛的部位最常見兩側的下肢,對支撐體重的大腿前內側肌群、膝蓋及小腿後側肌肉。疼痛發作的時間多半在下午及晚上。持續的時間從數分鐘到幾小時不等,平均不會超過2小時,局部無外傷及感染疾病,亦無紅、腫、熱、痛炎症反應。X光片、血液檢查一切正常,排除腫瘤、骨癌痛可能性。

成長痛,好發於5到10歲,疼痛時間大部分是晚上與清晨,休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可明顯改善,並能繼續走動,屬於良性疼痛,會自然痊癒。 中醫文獻小兒藥證直訣─幼科雜病心法均言及「變蒸」之說,與「生長痛」相合之意。變蒸為萬物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生長規律,而兒童之生長亦同理有神形變化,針對「成長之痛」,與認為「腎為先天之本」「腎主骨」及「脾胃為後天之本」「脾主四肢」,因此在發育兒童生長痛,中醫特別注重「腎氣」與「脾胃」的調理。

分型為腎虛者,興奮腦下垂體─腎上腺皮質素,可用補腎陽藥如鹿茸、肉桂、肉蓯蓉及腎氣丸、右歸丸。若增強脾胃消化系統,促進新陳代謝、造血機能、強化骨髓細胞,可用四君子湯、五味異功散、六君子湯、七味白朮散等方藥。

  兒童成長過程偶發與不規律的肢端的酸痛,大多95%以上較為生理性疼痛現象。以症狀療法包括熱敷、按摩、或給予中草藥活血化止瘀痛外敷藥包紮、針灸止痛都有效果。若是局部有紅腫熱痛,疼痛定點劇痛伴隨發燒、行動不便等症狀就不是成長痛,儘快就醫。如此,才可以正確診斷,以解除盲目不知骨癌的恐慌。
               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