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

水形人常見泌尿道問題 並得防脊椎骨毛病

更新日期:2011/06/21 00:07 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土形人脾胃差,金形人則是有呼吸系統上的問題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土形人的特徵是臉圓、頭大、手足短,但肩背的發育較健壯,腹部也比較寬大,尤其是身體肉脂渾厚,個性上性格開朗,神情豁達,跟別人很容易相處在一起。
廖桂聲醫師指出,這種人的優點是不挑食,飲食往往沒節制,但不挑食的結果很容易就變成缺點,像是容易罹患消化系統毛病,同時也會被過敏性體質所困擾,養生之道應從調養脾胃開始做起,尤其飲食習慣要改,三餐最好以清淡為宜。
廖桂聲進一步指出,金形人的特徵是臉型四角,膚色較白,肩背腹小,但肌肉結實,全身骨輕,這類型的人習慣在身體上保持清潔,個性上能靜能動,靜如處子動如脫兔,善於從事行政職務或街頭運動。臨床上,金形人的健康與肺部、大腸有很大的關係,建議平時最好多預防呼吸系統毛病。
除之之外,五形人中還有一種稱為水形人。廖桂聲指出,這類型的人臉型呈圓頭、口大、唇厚,腹部相對也比較寬大,手足四肢喜歡活動,全身從腰以下較長,不過,水形人的個性較叛逆,神情不定,性情輕浮,建議時常心存善念,念善勿念惡,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別人都會有好處。水形人要注意膀胱與泌尿系統的問題,所以應特別注意這方面的養生,其次是防範脊椎骨的問題。

人體分木火土金水 觀五形知健康

更新日期:2011/06/21 00:07 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中國自古就有五行觀念,傳統中醫也有五形人觀點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中醫根據人類體型的特徵,區分成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類型,參考這樣的區分法可以對人體有充分的認識,這就是「望診」之妙,不僅可以事先觀察到一個人的健康情形,也可看出容易生什麼病,很有參考價值。
廖桂聲醫師指出,傳統中醫發展的歷史淵遠流長,所以就算是到了現代,還是很受社會大眾的喜愛,因為中醫不但結合治病、養生、保健等功能,還可以從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中正確地診斷疾病,以望診來說,這是中醫透過觀察患者神色、形態、舌象、大小便和其他排洩物等,作為判斷病情的診斷方法之一。
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形態,往往可以預防某些疾病,甚至民眾也可以主動照照鏡子,了解一下個人的屬性為何。廖桂聲醫師指出,中醫認為,望診是中醫四診中很重要的一環,望診看「五形人」不只是代表一種符號而已,它還表達出特定「屬性」,因此,從整體觀來看,「五形人」其實是一種特異的模式系統。
正常人屬性大致可分為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同樣地,大自然萬物也是以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等五種型態構成的。從五行觀點來看,傳統中醫可以大約觀察出一個人的特異體質、氣血盛衰、五臟六腑等些微的變化情形,所以將人體區分成五種類型,有助於讓民眾更加了解自己,也有助於進一步做好預防保健的工作。
廖桂聲表示,木形人容易生病,火形人則須調心。從鏡子來看,木行人有一些明顯特徵,包括面長而瘦,膚現蒼白,兩肩廣闊,背部挺直,身材小巧,手足靈活,但由於木形人經常勞心勞力,體力不好,性格內向,每每心理多憂慮,精神方面總是處於抑鬱的狀態,所以往往會產生自律神經失調、面紅耳赤、心跳加快,坐立難安、受一點風寒就容易生病等情形,所以就變成醫院的常客。
廖醫師指出,木形人患病與「肝脾」有很大的密切相關性,預防保健上應注意「理脾」、「疏肝解鬱」,避免周遭發生憂愁悲傷的事情,另根據中醫「喜勝憂」的說法,只要木形人在日常生活上能夠心胸開朗,就是最好的養生法門。
廖桂聲指出,火形人的特徵是顏面呈三角形,頭髮稀少,眼光銳利,一切看起來都顯得激烈,耳朵豎起,鼻部尖突呈紅色者為特徵之一,但手足不大,步履穩重,走路時兩肩搖擺,背部的肌肉群豐滿,這類型的人做事有氣魄,但缺點是容易暴病,所以需要特別作好養生保健工作。
火形者多屬經常動腦或虛胖的人,所以一旦動腦就會把各種面向都考慮到,不過,由於精神上處於緊張狀態,所以生活上應多加注意心臟血管、腦皮質方面的疾病,平時不妨從「調心」方面著手,建議把陶冶性情、調養情緒作為生活的一環。

孕婦怕吃苦放棄良藥調理 可能生下過敏兒

更新日期:2011/08/18 00:07 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在台灣,有過敏體質的人相當多。對此,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要改善過敏體質,孕婦須從懷孕開始就要特別注意調理,這樣才會生出健康的寶寶,懷孕過程中若因良藥苦口而放棄調理,在嬰兒出生六至九個月的時候,就很可能有過敏體質,進而發生過敏性疾病。
廖桂聲醫師指出,跟據統計顯示,台灣約有兩百萬的過敏兒,有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的體質並不在少數,若再加上有過敏性體質的家長,事實上,台灣的過敏人數令人不敢想像,所以如果患者透過中醫調理體質,就可以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機率。
不過,中藥藥粉有藥粉的良效,中藥湯劑有湯劑的良效,如果患者覺得中藥的藥味很苦,實在沒辦法吃下肚,其時只要加點甘草調味,則不管是藥粉或湯劑,都可以改善藥味難入口的情形,因此,希望民眾不要只因為良藥苦口就排斥中醫療法。
雖然西藥對所有的過敏性疾病的確有速效,但是,他認為,這是治標不治本,若對於慢性的過敏性疾病,即使是使用小劑量,雖可獲得相當的成效,但如果長期服用者,西藥所產生的副作用就會讓患者感到很困擾,所以,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時,傳統中醫療法也是治療這些難纏疾病的好療法。

腦中風依證輕重針藥齊施 改善後遺症有明顯效果


更新日期:2011/08/18 00:07 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中風後未必無藥可救,端賴治療的時機是否有把握住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一般腦中風患者多半是由西醫進行治療,但經西醫治療、復健後,患者能夠配合針灸療法、中藥治療,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下,三個月內拄杖而行、自主活動的機會可望大為提高。
廖桂聲醫師指出,不慎發生腦中風,急性期必須由西醫進行血液與生化檢驗,同時配合電腦斷層掃描、核磁共振檢查等儀器檢測以便確定診斷,同時設法穩定病情。腦中風患者通常是在生命跡象及血壓已穩定超過二十四小時後,才接受全面性積極治療;但復健步驟及減少腦中風後遺症的問題往往令家屬感到困擾。
中醫對腦中風有很多的描述,因為以前就有類似的病症,例如古籍《金匱要略》就依腦中風的徵候輕重進行區分,例如中絡為口眼喎斜、肌膚不仁;中經為左右不遂、筋骨不用;中腑為昏人識人、便溺阻隔;中臟為神昏不語、唇緩涎出。在病情輕重上,中經絡病症較輕,中臟腑病症較重。針灸及中藥治療對腦中風後遺症有改善效果,但治療的黃金期為三個月內。

氣喘發作 西醫舒緩症狀、中醫調臟腑

更新日期:2011/08/18 00:07 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氣喘病目前早已升為現代文明病。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,這種病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疾病,治療棘手。雖然西醫療法快速,但若產生副作用將令人擔憂,而中醫是從整體觀為出發點,對氣喘病進行整體治療,而不是單從局部變化著手,這是整體療法觀念,中醫、西醫可結合併用。
廖桂聲醫師指出,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統計顯示,台灣學童患有氣喘者約有百分之八六,換句話說,也就是約有八萬五千三百九十名學童,患有氣喘的毛病,這些患者經常因為空氣污染、灰塵、病毒侵入呼吸系統而誘發氣喘,加上溫差變化、飲食習慣不良,相互反應的結果就很容易反覆讓氣喘發作。
廖桂聲指出,西醫治療氣喘常用支氣管擴張劑,能迅速鬆弛支氣管平滑肌,進而達到平喘的目標,但很多民眾擔心有副作用。中醫療法則是強調人體內部的協調性、完整性,同時重視人體和外界環境的統一性,所以患者接受西醫治療外,中醫可發揮截長補短的效果,能補肺、健脾、補腎,既能調整內臟功能,又能提高免疫力,有助於加速患者痊癒,減少復發的機會。